12月26日上午,湖北省博物馆发布了“镇馆之宝”——“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复原像,重现两具珍贵的古人类头骨化石的生前相貌。据悉,这是世界上首次对距今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开展的科学的相貌复原工作。
1989年和1990年,湖北郧县(今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先后出土两具保存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经科学家测定为距今约100万年的直立人,被命名为“郧县人”。2022年5月,在同一地层再次发现第3具古人类头骨化石。
经研究,“郧县人”1号头骨化石,女性,年龄25-45岁;2号头骨化石,男性,年龄25-45岁。“郧县人”头骨化石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填补了人类演化链条中从元谋人、蓝田人到北京人之间100万年时间节点的缺憾,为研究东亚直立人的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
“湖北省郧县人头骨化石高精度扫描及相貌复原研究”工作于2017年6月启动,由湖北省博物馆、山西大学、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武汉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组成,集合了古人类学家、刑侦专家、三维复原专家、考古专家等,历时7年多时间,取得初步成果。
研究分为两个部分:高精度扫描头骨化石和颅骨相貌复原。研究团队首先通过高精度工业级扫描仪,多次扫描“郧县人”1号、2号头骨化石,科学、精准重建“郧县人”头骨化石模型;然后以颅骨为基础,以人体头面部解剖学规律为依据,在颅骨模型影像上,借助雕塑、绘画和计算机图像等造型技术手段,塑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肌肤、毛发等细部,重建颅骨的生前面貌。
直立人长啥样?他们去哪儿了?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现在我们对尼安德特人、智人有着极大的热情,但其实无论是在博物馆还是在教科书上,我们按照顺序都会先看到直立人。 直立人(homo erectus),顾名思义,就是直立行走的人,起初命名时就是为了凸显其“能够直立行走”的身体特征,我们常说的“猿人”,指的就是直立人。
直立行走在从猿到人的变化中意义非凡,从四脚着地到两足行走,直立人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直立人从哪儿来又去了哪里呢?现代人和他们长得像吗?
双腿站起来,双脚迈出去直立行走可以说是人类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它会给身体带来巨大的变化。 最直接的是腿部的变化,腿部和脚部承受了更多的压力,脚部跗骨作为全身重量的主要支撑部位,变得粗大,甚至占到了脚长的一半,足弓也变得更高,使其能够像弹簧一样,有效地缓冲行走时身体施加的力量。
骨盆的形态也随着直立发生变化,由于担负着承重功能,髂骨开始向两翼生长,腰椎部分向前凸出,骨盆的灵活性大大减弱,尤其对于女性来说,生产成为一项痛苦的事。 随着直立行走,被解放出来的双手可以进行采摘、挖掘、捏握;直立也让头颈部位置发生变化,直立人也就从“低头族”变得抬头挺胸了。
直立人掌握了直立行走的技能,并从非洲向全球范围的扩张,这可能是人科成员首次走入了非洲以外的地方。
直立人从哪儿来,去哪儿了?准确地说,直立人并非第一个直立行走的人科成员,在他们之前的能人和匠人就已经能够直立行走了。
来源——能人和匠人都源自非洲,能人生活在大约210万年前到175万年前,匠人生活在大约180万年前到130万年前。 在大约190万年前,能人中演化出了匠人,匠人就是直立人的祖先。 匠人中有人离开了非洲,有人留在了非洲,走上了不同的演化道路,成为了海德堡人为代表的欧洲直立人,毛里坦猿人为代表的非洲直立人,如爪哇猿人、北京猿人为代表的亚洲直立人。
去向——最简单的说法是直立人于大约3万年前灭绝了,但是他们并非凭空消失的,这就涉及到了直立人与智人的关系。
我们最熟悉的说法当属人类“单地起源说”,主要是依靠基因证据,根据Y染色体分析认为现代人起源于非洲;“多地进化说”根据各地发现的人类化石及遗迹判定,不同地区的现代人由当地的直立人演化而来。
“单地起源说”和“多地进化说”对直立人去哪儿了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是关于“单地起源说”和“多地进化说”的争论始终没有绝对答案,任何一方用“绝对”二字,都会引起另一方的质疑。 这也就使得直立人去向有了两种说法。
根据“单地起源说”,现代人类的祖先为智人,智人于22万年前走出非洲,随着扩张灭掉了分布在各地的“远亲”,包括欧洲的尼安德特人、亚洲的直立人等等,同时一些直立人在智人还未到来前就已经灭绝了,所以智人成功地活了下来,且活到了今天,直立人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根据“多地进化说”,直立人在各地完成了到智人的演变,也就成了各地现代人的“祖先”。 两种说法中,前者是主流,也就是说直立人灭绝了,起源于非洲的智人是现代人的祖先。
直立人长啥样?从骨骼化石看,直立人的长相有着相同点:眉骨粗壮、颧骨又宽又大、面部扁平。
具体来说,直立人的平均身高为1.6米,体重60公斤,他们的头骨低平,骨壁可以达到10毫米左右,几乎是现代人的一倍,枕骨更厚。 眼眶上方的眉骨十分突出,像屋檐一样。
随着肉食,直立人的前侧牙齿变小,脸的下半部分也随之变尖变小。 除此之外,他们的脑容量达到800毫升到1200毫升,但是语言能力还比较差。
现在发现的直立人化石很多,从这些骨骼化石以及复原像中,我们能一窥他们的长相。
科学家复原了人类祖先的外貌,他们和现代人外貌有哪些差距呢?
1. 地球是一颗物种丰富的生命星球,人类则是这个星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 对于人类的起源,现代科学认为人类起源于数百万年前,当时的一部分猿类开始在地面上生活,并逐渐发展成直立行走的人类。 2. 对于直立人,我们通过考古发现和现代科技复原技术来了解他们的外貌。 直立人,作为人类的一个祖先,出现在大约210万年前的中国黄土高原,并在全球各地如乔治亚州的高加索地区、印度尼西亚和非洲等地有踪迹。 3. 科学家通过复原技术,根据发现的直立人头骨骼,成功复原了人类祖先的外貌。 直立人的外貌与 modern humans 有一些区别,他们的身高通常更高,大脑比南方古猿大,但与现代人类仍有一些差距。 他们的脸部更平坦,眉脊更为突出。 4. 直立人有着更长的腿,适合在广阔的森林中捕猎和生活。 他们的体型比现代人更为魁梧,有助于控制体温和水平衡,适应在开阔的森林中生活。 5. 直立人的饮食习惯和生存技能也是科学家研究的重点。 他们可能是肉食者,也可能是杂食性动物。 直立人是第一个学会使用火的祖先,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对抗野兽和获取食物。 6. 关于直立人的其他技能,如游泳能力,目前还有争议。 一些发现表明直立人可能比我们之前想象的更有能力的水手。 7. 目前,科学家对于直立人是否是现代人类的唯一祖先仍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科学家认为早期的直立人后来灭绝了,没有继续进化成现代智人;而有的科学家则认为现代智人也可能是从直立人进化而来。 8. 直立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是人类首次在非洲以外的地区进行扩张,并在现代智人之前大约200万年的时间。 9. 人类从出现到成为智慧生命只用了大约200多万年的时间,这在地球生命进化史上是一个非常短的时间。 这使得人类的出现显得非常神秘和不可思议。 10. 人类的起源仍然充满了谜团,科学家们仍在努力研究。 真实的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人类的古猿从什么时间开始
从古猿到人的过渡 古人类学家认为在距今七八百万年以前,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古猿才开始向不同的方向进化,这个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在新生代的第三纪①,世界范围的造山运动很活跃,是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纪②,气候变化加剧,出现了一系列的冰川期。 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原先一些连绵不断的森林逐渐变得稀疏,林中空地不断扩大,最终被稀树草原所取代(如图)。 这时,生活在这里的一些古猿逐渐由树栖生活转到地面上生活,最终进化成人类;而留在森林中的那部分古猿则进化成了类人猿。 人类的祖先由树上下到空旷的地面上生活后,逐渐能够使用树枝和石块等来防御猛兽,或挖掘根茎等来食用。 在这个过程中,古猿的身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由四肢行走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 这一转变不仅增强了人类祖先的生存能力,也使他们的身体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如身体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增宽、脊柱从弓状变为S形等。 因此,可以说人体的基本结构特征都与两足直立行走有关。 此外,两足直立行走还使人类祖先的前肢从用来行走和支持身体中完全解放出来,为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脑的进一步发展和增大创造了条件。 两足直立行走的重要意义,使人类学家把是否具备这一条件作为人和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人类的祖先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 早期人类制造的工具都是石器(如图)。 这些石器常常与动物的遗骸和人为弄碎的骨头一起被发现,由此古人类学家推断,石器的出现与早期人类的狩猎和肉食行为密切相关。 在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人类祖先的大脑越来越发达,并逐渐产生了语言,形成了人类社会。 森林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森林古猿(前800-700万年)一组种类庞杂的类人猿。 化石发现于亚、欧、非三洲广大地区的中新世和上新世地层中,约生活于2000~500万年前。 化石遗骸有头骨、上下颌骨、四肢骨和牙齿等。 它们的体质特征界于猿类与人类之间,且肢骨尚未特化,既可向现代猿类、也可向现代人类的方向发展,因此人们认为,它们可能是现代的大猿(黑猩猩和大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森林古猿如何向人的方向发展,曾有过种种推测,其中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由于气候变化,使森林地区逐渐稀疏和缩减,树丛间出现了空地,这就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动的条件,逐渐由树居生活向着地面生活过渡。 在此情况下,御敌、觅食等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在剧烈的生存斗争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体质特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下肢更适于直立行走,双手日益灵巧,脑量逐渐增大,终于萌发了意识,产生了语言,促使他们从使用工具到制造工具,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过渡。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属于灵长目人科。 人科不同于猿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灵长类中唯一能两足直立行走的动物。 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100万年到420多万年前之间。 他们可以分成两个主要类型:纤细型和粗壮型。 最初,一些人还认为这两种类型之间的差异属于男女性别上的差异。 纤细型又称非洲南猿,身高在1.2m左右,颅骨比较光滑,没有矢状突起,眉弓明显突出,面骨比较小。 粗壮型又叫做粗壮南猿或鲍氏南猿,身高约1.5m,颅骨有明显的矢状脊,面骨相对较大(图7-1)。 从他们的牙齿来看,粗壮南猿的门齿、犬齿较小,但臼齿硕大(颌骨也较粗壮),说明他们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而纤细型的南方古猿则是杂食的。 一般认为,纤细型进一步演化成了能人,而粗壮型则在距今大约100万年前灭绝了。 一类形态特征比能人进步但比智人原始的古人类。 曾称作猿人,含有从猿到人中间环节的意思。 生活在距今约180万~20万年前,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 直立人可能起源于非洲,一般认为大概是由能人进化来的,后来进化成早期智人。 直立人化石最早是1890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发现的;以后发现地点不断增多,主要集中在亚洲南部和中部、非洲东部和西北部及欧洲西部。 直立人骨壁厚,仍带有猿类特徵,如头盖骨低平,眉骨粗壮,吻部前伸。 北京人、蓝田人、郧县人等都属于直立人。 它脑量平均小于1000毫升(从早期的800毫升左右增加到晚期的1200毫升左右),北京人的脑量平均为1043毫升,蓝田人的脑量为780毫升。 身材明显比南方古猿高大,平均身高为160厘米,平均体重据估计约有60千克,肢骨与现代人差别不大。 有名的直立人化石,有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中国的蓝田人和北京人、北非的毛里坦人等(见人类起源和进化)。 能人: 能人化石是自1959年起,利基(,1903—1972)等人类学家在东非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和肯尼亚的特卡纳湖畔陆续发现的。 这些古人类的脑容量较大,约在600 mL以上,脑的大体形态以及上面的沟回与现代人相似,颅骨和趾骨更接近现代人,而且牙齿比粗壮南猿的小。 在分类学上,古人类学家将他们归入人属能人种(Homo habilis)。 能人生存的年代在175万200万年之前,当时粗壮南猿还没有灭绝。 与能人化石一起发现的还有石器。 这些石器包括可以割破兽皮的石片,带刃的砍砸器和可以敲碎骨骼的石锤,这些都属于屠宰工具。 因此,可以说能够制造工具和脑的扩大是人属的重要特征。 但是,能人是通过狩猎的方法,还是通过寻找尸体来获取肉食呢能人脑的扩增与制造石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早期智人: 智人包括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生活在距今20万~1万年前,比直立人更接近现代人。 他们不仅完全直立,而且脑容量已经达到了现代人的大小(平均为1360mL),这标志着他们的智力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 因此,古人类学家把他们与现代人归为同一个种,即智人种。 早期智人 生活在距今20万~5万年前,如德国的尼安德特人、我国广东的马垻人以及山西的丁村人等。 这个时期的智人还带有一些原始性状,拿尼人来说,眉嵴仍比较粗壮,并且头盖骨向后倾斜,颔骨向前突出。 但是,他们制造的工具比直立人制造的更为先进,除石器外还有骨器。 从生活遗迹来看,他们不仅会使用天然火,而且会人工取火。 已穿兽皮。 开始有埋葬死者的风俗。 社会形态已进入早期母系氏族社会,已从族内婚发展到族外婚,即一氏族的成年男子集体与另一氏族的成年女子结婚。 晚期智人: 晚期的智人出现在距今5万~1万年前,他们的化石在各个大陆都有发现,如法国的克罗马农人、我国的山顶洞人等。 这个时期的智人与现代人十分接近。 例如,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不仅脑颅增大,下颏明显,而且还具有黄种人的一些特征。 晚期智人不仅能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和会制造长矛、标枪,用以狩猎、捕鱼。 他们的狩猎能力也大为提供,会利用地形和设置陷阱来捕捉大的野兽。 此外,他们还会摩擦生火,用大兽皮等修建简单的房屋,用骨针缝制衣物,还创造出了原始的艺术。 在他们住过的地方,常常能够发现绘画、雕刻和装饰品,绘画的内容多与狩猎活动有关。 在这个时期,不同的人种已经开始分化和形成,并逐步分布到世界各地。 晚期智人的体质特征: 脑颅较高较圆。 颅容量为900~1300立方厘米。 眉嵴中等至缺如,不成连续的条形骨嵴。 颅骨最宽处较高(后面观)。 面部较扁平(鼻与牙齿更接近与眼窝在一条直线上)。 颏部发达。 门齿相对较小。 无牛齿症。 骨骼比尼安德特人纤细。 耻骨较窄而粗壮。 肩胛骨外侧有腹沟。 长骨较直,关节面较小。 屈指肌握力较小。 晚期智人已开始分化出四大人种。 晚期智人的文化:在晚期智人阶段,制造工具的技术更加多样化和专门化。 人类文化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 石器更进步,制作方法不仅用直接制作法,还用间接制作法。 这个时期石器的特征是用窄长的石叶制作的工具占了很大的比例。 石叶可用来制作各种工具和武器,如石刀、雕刻器、刮削器等。 另外,骨器也有很大发展。 用骨制作的工具有矛、标枪、鱼叉、鱼钩和有眼的骨针等。 这个时期的人类以狩猎为主。 狩猎工具有重大改进。 人类除了居住洞穴,还建造人工住所。 埋葬死者的习俗更隆重,为死者穿着衣服,佩戴装饰品。 艺术有很大发展,主要有雕像和洞穴壁画。